forked from shunliz/Machine-Learning
-
Notifications
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- Fork 0
/
gen-descri.md
97 lines (43 loc) · 9.7 KB
/
gen-descri.md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70
71
72
73
74
75
76
77
78
79
80
81
82
83
84
85
86
87
88
89
90
91
92
93
94
95
96
# **生成模型与判别模型**
---
**一、决策函数Y=f\(X\)或者条件概率分布P\(Y\|X\)**
监督学习的任务就是从数据中学习一个模型(也叫分类器),应用这一模型,对给定的输入X预测相应的输出Y。这个模型的一般形式为决策函数Y=f\(X\)或者条件概率分布P\(Y\|X\)。
** 决策函数Y=f\(X\):**你输入一个X,它就输出一个Y,这个Y与一个阈值比较,根据比较结果判定X属于哪个类别。例如两类(w1和w2)分类问题,如果Y大于阈值,X就属于类w1,如果小于阈值就属于类w2。这样就得到了该X对应的类别了。
** 条件概率分布P\(Y\|X\):**你输入一个X,它通过比较它属于所有类的概率,然后输出概率最大的那个作为该X对应的类别。例如:如果P\(w1\|X\)大于P\(w2\|X\),那么我们就认为X是属于w1类的。
所以上面两个模型都可以实现对给定的输入X预测相应的输出Y的功能。实际上通过条件概率分布P\(Y\|X\)进行预测也是隐含着表达成决策函数Y=f\(X\)的形式的。例如也是两类w1和w2,那么我们求得了P\(w1\|X\)和P\(w2\|X\),那么实际上判别函数就可以表示为Y= P\(w1\|X\)/P\(w2\|X\),如果Y大于1或者某个阈值,那么X就属于类w1,如果小于阈值就属于类w2。而同样,很神奇的一件事是,实际上决策函数Y=f\(X\)也是隐含着使用P\(Y\|X\)的。因为一般决策函数Y=f\(X\)是通过学习[算法](http://lib.csdn.net/base/datastructure)使你的预测和训练数据之间的误差平方最小化,而贝叶斯告诉我们,虽然它没有显式的运用贝叶斯或者以某种形式计算概率,但它实际上也是在隐含的输出极大似然假设(MAP假设)。也就是说学习器的任务是在所有假设模型有相等的先验概率条件下,输出极大似然假设。
所以呢,分类器的设计就是在给定训练数据的基础上估计其概率模型P\(Y\|X\)。如果可以估计出来,那么就可以分类了。但是一般来说,概率模型是比较难估计的。给一堆数给你,特别是数不多的时候,你一般很难找到这些数满足什么规律吧。那能否不依赖概率模型直接设计分类器呢?事实上,分类器就是一个决策函数(或决策面),如果能够从要解决的问题和训练样本出发直接求出判别函数,就不用估计概率模型了,这就是决策函数Y=f\(X\)的伟大使命了。例如支持向量机,我已经知道它的决策函数(分类面)是线性的了,也就是可以表示成Y=f\(X\)=WX+b的形式,那么我们通过训练样本来学习得到W和b的值就可以得到Y=f\(X\)了。还有一种更直接的分类方法,它不用事先设计分类器,而是只确定分类原则,根据已知样本(训练样本)直接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。包括近邻法,它不会在进行具体的预测之前求出概率模型P\(Y\|X\)或者决策函数Y=f\(X\),而是在真正预测的时候,将X与训练数据的各类的Xi比较,和哪些比较相似,就判断它X也属于Xi对应的类。
实际上,说了那么多,也不知道自己表达清楚了没有。那我们是谈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,上面到底啰嗦了那么多到底有啥阴谋啊?呵呵,往下说就知道了。
**二、生成方法和判别方法**
监督学习方法又分生成方法(Generative approach)和判别方法(Discriminative approach),所学到的模型分别称为生成模型(Generative Model)和判别模型(Discriminative Model)。咱们先谈判别方法,因为它和前面说的都差不多,比较容易明白。
** 判别方法:**由数据直接学习决策函数Y=f\(X\)或者条件概率分布P\(Y\|X\)作为预测的模型,即判别模型。基本思想是有限样本条件下建立判别函数,不考虑样本的产生模型,直接研究预测模型。典型的判别模型包括k近邻,感知级,决策树,支持向量机等。
** 生成方法:**由数据学习联合概率密度分布P\(X,Y\),然后求出条件概率分布P\(Y\|X\)作为预测的模型,即生成模型:P\(Y\|X\)= P\(X,Y\)/ P\(X\)。基本思想是首先建立样本的联合概率概率密度模型P\(X,Y\),然后再得到后验概率P\(Y\|X\),再利用它进行分类,就像上面说的那样。注意了哦,这里是先求出P\(X,Y\)才得到P\(Y\|X\)的,然后这个过程还得先求出P\(X\)。P\(X\)就是你的训练数据的概率分布。哎,刚才说了,需要你的数据样本非常多的时候,你得到的P\(X\)才能很好的描述你数据真正的分布。例如你投硬币,你试了100次,得到正面的次数和你的试验次数的比可能是3/10,然后你直觉告诉你,可能不对,然后你再试了500次,哎,这次正面的次数和你的试验次数的比可能就变成4/10,这时候你半信半疑,不相信上帝还有一个手,所以你再试200000次,这时候正面的次数和你的试验次数的比(就可以当成是正面的概率了)就变成5/10了。这时候,你就觉得很靠谱了,觉得自己就是那个上帝了。呵呵,真啰嗦,还差点离题了。
还有一个问题就是,在机器学习领域有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是:不要去学那些对这个任务没用的东西。例如,对于一个分类任务:对一个给定的输入x,将它划分到一个类y中。那么,如果我们用生成模型:p\(x,y\)=p\(y\|x\).p\(x\)
那么,我们就需要去对p\(x\)建模,但这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,这让我们很不爽(除了上面说的那个估计得到P\(X\)可能不太准确外)。实际上,因为数据的稀疏性,导致我们都是被强迫地使用弱独立性假设去对p\(x\)建模的,所以就产生了局限性。所以我们更趋向于直观的使用判别模型去分类。
这样的方法之所以称为生成方法,是因为模型表示了给定输入X产生输出Y的生成关系。用于随机生成的观察值建模,特别是在给定某些隐藏参数情况下。典型的生成模型有:朴素贝叶斯和隐马尔科夫模型等。
**三、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的优缺点**
在监督学习中,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,适合于不同条件的学习问题。
** 生成方法的特点:**上面说到,生成方法学习联合概率密度分布P\(X,Y\),所以就可以从统计的角度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,能够反映同类数据本身的相似度。但它不关心到底划分各类的那个分类边界在哪。生成方法可以还原出联合概率分布P\(Y\|X\),而判别方法不能。生成方法的学习收敛速度更快,即当样本容量增加的时候,学到的模型可以更快的收敛于真实模型,当存在隐变量时,仍可以用生成方法学习。此时判别方法就不能用。
** 判别方法的特点:**判别方法直接学习的是决策函数Y=f\(X\)或者条件概率分布P\(Y\|X\)。不能反映训练数据本身的特性。但它寻找不同类别之间的最优分类面,反映的是异类数据之间的差异。直接面对预测,往往学习的准确率更高。由于直接学习P\(Y\|X\)或P\(X\),可以对数据进行各种程度上的抽象、定义特征并使用特征,因此可以简化学习问题。
**四、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的联系**
由生成模型可以得到判别模型,但由判别模型得不到生成模型。
**五、再形象点可以吗**
例如我们有一个输入数据x,然后我们想将它分类为标签y。(迎面走过来一个人,你告诉我这个是男的还是女的)
生成模型学习联合概率分布p\(x,y\),而判别模型学习条件概率分布p\(y\|x\)。
下面是个简单的例子:
例如我们有以下\(x,y\)形式的数据:\(1,0\), \(1,0\), \(2,0\), \(2, 1\)
那么p\(x,y\)是:
y=0 y=1
-----------
x=1 \| 1/2 0
x=2 \| 1/4 1/4
而p\(y\|x\) 是:
y=0 y=1
-----------
x=1\| 1 0
x=2\| 1/2 1/2
我们为了将一个样本x分类到一个类y,最自然的做法就是条件概率分布p\(y\|x\),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其直接求p\(y\|x\)方法叫做判别算法。而生成算法求p\(x,y\),而p\(x,y\)可以通过贝叶斯方法转化为p\(y\|x\),然后再用其分类。但是p\(x,y\)还有其他作用,例如,你可以用它去生成\(x,y\)对。
再假如你的任务是识别一个语音属于哪种语言。例如对面一个人走过来,和你说了一句话,你需要识别出她说的到底是汉语、英语还是法语等。那么你可以有两种方法达到这个目的:
1、学习每一种语言,你花了大量精力把汉语、英语和法语等都学会了,我指的学会是你知道什么样的语音对应什么样的语言。然后再有人过来对你哄,你就可以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语音,你就可以骂他是“米国人还是小日本了”。(呵呵,切勿将政治掺杂在技术里面)
2、不去学习每一种语言,你只学习这些语言模型之间的差别,然后再分类。意思是指我学会了汉语和英语等语言的发音是有差别的,我学会这种差别就好了。
那么第一种方法就是生成方法,第二种方法是判别方法。
生成算法尝试去找到底这个数据是怎么生成的(产生的),然后再对一个信号进行分类。基于你的生成假设,那么那个类别最有可能产生这个信号,这个信号就属于那个类别。判别模型不关心数据是怎么生成的,它只关心信号之间的差别,然后用差别来简单对给定的一个信号进行分类。